2011年1月27日

To Second life or Facebook, That's a question.

儘管對我們而言,從 2007 年起算到現在,不過四年光景。因為 Second life 是在 2006 年底對大眾開放,在此之前或許一些人早有耳聞,但多數是不得其門而入。所以多數台灣比較早的用戶約是在 2007-2008 年間進來。(所以某種程度上,對我們而言,它不過四歲;但對老美來說,這卻已是運行八年之久的平台)

Second Life 它曾經一度成為媒體寵兒,鍾安舍的成功故事也讓許多大陸用戶為之瘋狂而參與,只是一路走來的發展,遠遜於大家對它的期待(特別是亞洲地區)。這幾年的變化很多,原本在亞洲有幾個國家有 Gateway(*註一) 或辦公室,但如今都關得差不多了。林登實驗室收掉了新加坡的辦公室、並退出了他們認為 "封閉、排他,又自認自行開發線上遊戲強" 的南韓(語出自林登實驗室退出南韓市場時所言)。雖然並未退出日本市場,但許多 Gateway 也都多數收攤。

過去,我一直致力於推動是否能成立台灣的 Gateway,以期方便並吸納更多台灣用戶。在歷經許多問題後向林登提出申請時,因為官方的策略改變而失敗,坦白說是覺得很可惜。因為,一來不能本土化的軟體,很難生根與深耕。二來,因為缺乏一個強而有力的中介協助與支援,用戶不是是另尋他處(*註二),就是選擇放棄。第三,期初若無一個適中的聚集地,那麼四散的零星台灣用戶就更不可能群聚而擴大。我們的民情跟日本不同,較難期望有企業跳進來燒錢奠基,承擔風險並降低進入門檻。再者,我們也不像日本用戶會像社區一樣主動群集。所以整體而言,台灣居民的成長率,一直不是很理想。

曾討論過估算目前台灣的用戶數問題。根據日本方面的數據,Second Life 註冊帳戶數約三十萬,平均實際上線有效帳戶為十分之一。若以日本總人口數為台灣的十倍來看,推估台灣帳戶中的有效帳戶可能不到三千人(*註三),這以任一個線上遊戲的規模來看,真是少得可憐。究其原因,未本地化及複雜的操作界面,一直是首要因素。而個人認為的第二點,就是用戶在沒有認清這是一款所謂的社交遊戲,以過去對線上遊戲的概念與認知來操作,亦會造成適應不良的結果。某些人放棄的原因是,因為不知道要做什麼、太無聊了。須知,社交遊戲或社交平台的重點,向來都是人。是以人為核心,沒有人參與、沒有活動就不能成局。

得先知道問題所在,才能採取行動。

今日,看了篇國外的部落格,有提到對林登八年發展的省思。隨著 Facebook 的掘起,在去年一年,林登的思維中不斷地出現仿效的感覺,據說這也是促成之前林登併購其他公司的原因。只是 Facebook 是採取實名制的環境、而 Second Life 則是一本網路匿名的體制,說改就改,談何容易,況且也有不少反對意見。但終究 Facebook 大賺錢是個事實,所以像目前的 Display Name 的出現,就不是意外的產物。未來理論上也會漸趨往那個方面變革 -- 雖然此非一些人所樂見的發展。

而 Facebook 發展過程的一個重點,就是 Facebook 只將自己定位為「平台與技術的提供者」,對用戶間或與平台上遊戲商間的糾紛,只做簡單、決絕的處置。一來可以專注在自己的核心能力上,減低管理成本及其人力上的支出;二來可以將自己由其中的紛爭中剝離抽出。相較於此,林登過去則積極介入。目前林登實驗室身陷幾起官司纏訟中(*註四),自也反省是否該淡出inworld 的管理,依循 Second Life 的本質(由居民自治的精神),回歸到平台營運與技術發展。那麼,未來侵權糾紛(*註五),可能就得由當事人自行去協處。套句國外部落格觀點:想在虛擬世界經營自己的品牌,那麼得學著跟現實世界一樣,而不是訴諸(或依賴)技術、道德、或官方的管理機制。

同樣目標都是社群平台,一個是 3D 環境,一個是網頁界面。有相似之處,也有彼此做不到的地方。未來怎麼走?我們大家也在看。


-----
註一:
Gateway 是各地區的 Second Life 新手入口,提供本地化的註冊服務。使用者可以在各地區的 Gateway 方便註冊,由 Gateway 所提供的新手島出生,並取得它所提供的各項支援,通常也可以加入其經營社群。有人稱它為"代理商",不過對林登實驗室而言,它只是當地「新手註冊登入的閘道」而已,並非代理商。

目前 Gateway 已經被廢除,所以新手又回歸到由林登官方的新手島出生。

註二:
這是我認為,為何台灣用戶為何多往大陸或是日本區裡註冊及居留。

註三:
這數字高估不少,且包含重覆申請、分身等帳戶。因為過去台灣並無 Gateway,用戶必須透過官方或是其他地區進入,所以無法由 Gateway 去取得數據。

註四:
大部分為侵權官司,用戶因為 inworld 資產被其他用戶偷竊、非法覆製等問題,一併控告林登的管理責任。

註五:
林登對 inworld 的侵權糾紛,最早期的處理方針是被動的,意即「林登尊重實體世界司法判決結果,作為處理依據進行處分」。後來因為官司訴訟,態度轉趨強硬及積極介入。不過我想在歷經去年的大裁員,以及"在積極狀態下仍被不滿的用戶告"的情形下,Facebook 的方式不啻為一盞明燈。

2011年1月18日

The New Starting

因為原本舊的 UND 部落格越來越覺得難用,在 Google 瀏覽器下常常怪怪的,甚至編輯會影響到部落格內文,連文字樣式都會跑掉,所以一直有搬家的念頭。說起搬家,對所有部落客來說都很頭痛,因為舊文章要不要跟著搬?還讓它自生自滅,隨時間而作廢?

考慮到 Second Life 的特性,就如同一般網路與電腦技術發展一樣,舊文章的價值與時效性,會隨時間遞減。所以,此處還是一切從頭開始吧。加上 Second Life Viewer 已更迭至 2.x 版,新的開始或許也剛好是對的。

若要查閱舊的部落格,在此:gefeit@secondlife UDN